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減肥訓練營銅梁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減肥訓練營銅梁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每天跑步二十分鐘,拉伸十分鐘,堅持一年了,體重一點沒有變化,是鍛煉方法不對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先來說說我的經(jīng)歷。
本人身高165,之前體重145,后來用半年時間減到了115斤。說說我的減肥方法吧,其實很簡單,就是管住嘴邁開腿。每天早上一個雞蛋一小碗粥,中午只吃蔬菜,晚上什么也不吃。再加上晚上運動一小時,十天就瘦了13斤。之后太餓了,就改成早餐正常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中午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晚餐還是什么都不吃,依然每天晚上運動一小時,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體重一點沒掉,但是也沒反彈。
經(jīng)常運動的人和比較關注健身的人都知道怎么樣才能瘦。就是你消耗的能量要大于你攝入的能量,這樣才會瘦。雖然之前晚上我不吃飯,但是我早晚吃的比較多,可能消耗的熱量和攝入的熱量差不多,所以當時沒瘦也沒胖,后來我又像最開始那樣早晚都少吃,晚上不吃加運動,體重又開始往下掉了。這樣斷斷續(xù)續(xù)的用了半年的時間減了30斤。
所以我覺得你的鍛煉方法沒什么問題,問題應該出在你的飲食上。不妨調(diào)整下飲食看看體重會不會有變化。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不知道你所說的跑步20分鐘,是怎么跑的?我想虛汗都沒出吧,應該還沒有你吃一頓飯消耗的大。如果非要把你跑步20分鐘加上拉升10分鐘算一個鍛煉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你每天鍛煉前的一個熱身,何談是鍛煉方法。
我分享一下我自己鍛煉身體的一個過程。從今年的一月到三月由于過年和疫情期間,我在老家一直沒有怎么動,體重從150斤長到172斤,肚子都出來了。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鍛煉計劃。(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全部在家。)
一準備活動:高抬腿: 2組×150個 扶墻后蹲跑:2組×80個 拉伸各部關節(jié)。
二主要內(nèi)容:上肢力量:膝蓋俯臥撐2組×20,俯臥撐2組×25個,反向俯臥撐2組×25。仰臥起坐25×2組,卷腹2組×2組,仰臥左右收腹曲腿2組×40個,平板支撐。蹲起2組×35個,收腹跳2組×15個。
三放松部分:再次拉伸各部關節(jié)。縱跳2組×50
循序漸進進行,據(jù)根據(jù)個人身體素質(zhì)來加減。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功的減到150斤了,就是養(yǎng)成了一個壞毛病,每天不鍛煉一下就不舒服。
普通的運動消耗的熱量很少,跑步20分鐘也就消耗100多~200大卡的熱量,相當于半個饅頭、半碗米飯或者一片切片面包、或者一個蘋果的熱量。只有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才能減肥,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每天長時間運動。所以應該轉(zhuǎn)變一下運動的目標:增加心肺功能、增肌減脂、改善關節(jié) 肌肉的柔韌性。減肥最主要的就是飲食調(diào)節(jié):低糖、低脂、低鹽、大量粗纖維蔬菜、偏多一點的蛋白質(zhì)。糖包括:各種糖類、果汁、[_a***_]、淀粉類(米飯、饅頭、面條、餃子、土豆、地瓜、粉條等、每餐只能吃一種、男生每餐2兩主食,女生每餐1兩主食)。蛋白質(zhì)包括:雞魚肉蛋奶,每餐2兩左右。尤其建議把牛奶當水喝,補充蛋白質(zhì)、鈣劑。
跑步也有講究,以我為例:
我身高171cm,去年3月份的時候體重快到160斤了,偏胖了,開始下決心減肥。
因為之前沒鍛煉過,就選擇最簡單的跑步。剛開始跑的時候沒有經(jīng)驗,腳踝、膝蓋都受過傷。跑的時間長了慢慢的就能調(diào)整跑步的節(jié)奏了。
開始跑的時候很慢,5公里大概將近一個小時,還累的半死。時間長了,感覺呼吸能自我調(diào)節(jié)了,我就開始提高跑步的速度,把時間縮短,現(xiàn)在5公里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
跑步不能把時間和速度固定死,時間長了身體就會逐漸的適應這個節(jié)奏,減脂就很難。適當?shù)陌褧r間拉長,跑的時候可以選擇慢跑、加速、減速、慢跑、加速的節(jié)奏,一趟下來絕對讓你氣喘如牛。稍后拉伸之前在配合其他簡單的減脂的動作(網(wǎng)上能搜到),完了再拉伸。一星期堅持跑4—5天,慢慢的就會有效果了。
我現(xiàn)在就是這么鍛煉了,因為家門口有個動物園廣場,開始和結(jié)束都是以廣場為點,每次跑完都到廣場上再補加一些其他的減脂動作。一星期跑5天左右,一年的時間,現(xiàn)在體重降到132斤,我的目標是130以內(nèi)。這個夏天絕對能實現(xiàn)。
鍛煉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要吃,飲食方面比平時的飯量要小一點,控制嘴巴的食欲(想減肥開始就得忍著)。時間長了,自己習慣了也就好了。(寫的有點亂,希望你能看得懂)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減肥訓練營銅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減肥訓練營銅梁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