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運動減肥與基因的關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運動減肥與基因的關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減不了肥是基因作祟嗎?
比如我觀察到我身邊的朋友,一個總說自己吃不胖,另一個說我天天吃很少還是瘦不下來,很是苦惱。
其實吃多少只是他們的主觀感受,并沒有實際去量化。而我在幫助他們對食物進行量化之后,才發(fā)現說自己吃很多的其實大多是熱量不高的蔬菜瘦肉類等,而且是以飽腹的感受來衡量自己吃多吃少。
那些吃不胖的人群基本上胃口都不太好,吃東西比較慢,吃的食物熱量比較低,不怎么喜歡吃脂肪,而且比較喜歡戶外運動等。
而瘦不下來的人跟我說吃很少,對他來說一個漢堡包下肚跟沒吃也沒啥區(qū)別,一塊蛋糕就是飯后甜點,一杯奶茶跟喝水沒區(qū)別,這種食欲好胃口好又喜歡吃高熱量食物不運動的人,在他看來沒吃飽就是吃的少了,實際上計算一天的攝入熱量,高達三四千大卡。
這能不能說是基因問題導致的呢?是有的,因為有些人天生胃口就好,對能量需求大,本來可能是獵食的好手,但現在人不需要獵食,伸手即來,胃口卻沒有變小,導致越來越胖,越胖越不想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而那些胃口小的身材骨架也比較小,不太適合獵食,但對食物的需求量小,可以做其他事,所以基因也保留了下來。
PS:基因遺傳非常復雜,以上純屬***設,不具有任何學術意義,不喜勿噴嘿嘿嘿!
減不了肥先確定自身的飲食和運動量沒有問題,每天都有300-500大卡的熱量缺口,堅持一兩個月如果還是沒有變化,再去考慮疾病基因等問題吧,我想只要方法用對,并堅持下去,沒有減不下去的肥(?>ω<*?)
為什么跑步一周,每天無氧加有氧,沒有掉秤呢?
看你這樣提問,應該是初學者,減脂的關注點還是體重,這有點不科學。
運動前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評估,就是體重與BMI的測量結果。本文會詳細介紹通過體重與體型的判別,給予相應的跑步強度與訓練方式。
什么是BMI?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縮寫,是用來評估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的關系,換算方法: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 。本人身高1.75米,體重73公斤,那么我的BMI=73÷1.752=23.83 。
按照世衛(wèi)組織給予的標準:18≤BMI≤24為正常體重范圍,男性:20≤BMI≤24,女性18≤BMI≤22 。但是,這個標準是忽略了脂肪比的,也就是普遍適用范圍。因為很多長期健身的人士都是普遍高于普通水準,因為肌肉的比重非常大。
也就是除了關注BMI之外,也要關注脂肪比,單純從體重去判別胖瘦是片面的,不正確的。一般業(yè)余健身愛好者,如果要把脂肪壓于一定水平也要讓BMI高于標準(男性高于24,女性高于22)也是非常困難的。
脂肪比怎么判別呢?一般健身房的儀器其實都有比較相應的誤差,那么一般的業(yè)余健身愛好者其實最好用的就是鏡子與腰圍量度,有興趣的可以自學皮脂尺。如下圖,你可以在鏡子里看看自己屬于哪種脂肪比,或者拍張***做做對比。
判別健身效果,還要腰圍的量度去判斷你這一段時間的減值效果,而不是單純的稱。量度腰圍的方法是在肚臍以上3cm處的一圈。測量身體變化的方法如下:
1. 如果體重增了,腰圍減了或不變,那是肌肉增加的效果;
減肥是一個長期持續(xù)慢熱的積累過程。
你跑了一周,每天無氧加有氧,發(fā)現沒有掉秤,我覺得你真的是很心急了,有很多同學連續(xù)跑了三個月,體重沒有變化也是很正常的事,我本人連續(xù)跑了14個月,體重最終減了十斤,你想想分攤到每周平均會有多少?
當然也是因為本身我的體重不算大,我跑步的主要目的是用來強身健體。
總之,如果你最終是為了減重跑步,真的是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任務,[_a***_]心浮氣躁,不要短期期望過高,長期期望過低,就那么慢慢的跑起來好了。
同時配合跑步鍛煉,你還要注意飲食和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多吃健康食物,不如找一個健身教練來給你制定一份飲食計劃。搭配每天跑步,可能效果會更好。
從每天跑步十分鐘開始吧,逐漸過渡到每天跑30分鐘,一周跑三次,相信我,三個月之后一定會有明顯的效果的。
這里面有道數學題,你搞明白了才能理解是怎么回事兒。
一.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減肥
簡單說減肥必須在飲食和訓練上同時作出改變才有效果,這就像我們走路要用兩條腿,無緣無故少了一條腿,肯定要栽跟頭。
每天進行有氧和無氧訓練,身體大量的消耗能量,注意哦,可不是大量的消耗脂肪,你只會減少一小部分脂肪。
我們消耗的能量分別以上圖三種形式(脂肪,糖類,蛋白質)儲存在我們體內。根據每個人的特點,有不同的儲存量。
所以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實際上同時消耗這三種能量物質。也就是說你跑步30分鐘,消耗了300千卡的熱量,這300千卡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脂肪提供的。
也就是說,你在運動的時候,你以為自己是在減肥,而實際上,你只減了一小部分肥肉。
所以你運動的時候,實際減少的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另外,運動的還有一個附加作用,就是會促進食欲,而且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很偏愛。
醫(yī)院的醫(yī)生在給太瘦弱的病人看病的時候會說,要多運動,然后給特別胖的人建議的時候,也會說多運動。看上去好像有些矛盾,而實際上,確實是有道理的,減肥的時候運動是為了消耗,增肥的時候運動是為增進食欲。
第一體質問題,不容易瘦,或者肌肉含量比較高!第二就是強度不夠!第三就是飲食沒有限制!反正做到任何一點,也不會不痩的,我一開始129,兩個月痩到110。飯量:早:吃飽。午:7分飽,包括喝湯。晚:5分飽!每天50分鐘慢跑,還沒加無氧!我比較易瘦吧!期間還吃夜宵,還有大餐!可能是懶肉比較多!
減重的關鍵是要保證“消耗的能量>攝入的能量”。體重沒有變化,說明消耗的能量還是不夠多。當然了運動減重是需要時間的,不能急于求成。具體分析如下。
生命的各種活動都需要能量。一天需要的能量包括基礎代謝的能量,日常生活的能量,還有你運動消耗的能量。而基礎代謝和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雖然不少,但是十幾年下來還是變重了,說明還是消耗的太少,而攝入的太多。
為了瘦身,必須讓能量天枰傾斜,保證“消耗的能量>攝入的能量”。在不限制飲食的前提下,也只有提高運動的能量消耗。
作為有氧運動代表的跑步,的確是瘦身的良好選擇。慢跑可以燃脂,但關鍵是你的跑量有多少呢?跑步的速度,跑步的距離都很重要。
一般來說快跑主要消耗糖,而慢跑可以燃燒更多的脂肪。我們先來***設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全來自脂肪,看看減掉1kg的脂肪需要多少跑量?
燃燒1g脂肪可以提供7kcal的能量,1kg脂肪的話需要7000kcal的運動消耗。為了計算方便,***設你的體重是70kg,可以知道需要跑100公里才能燃燒1kg脂肪。當然,實際上你月跑量100km也減不了1kg的脂肪,因為運動的能量還來自于糖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運動減肥與基因的關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運動減肥與基因的關系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