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guān)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guān)于減肥訓(xùn)練營小孩講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guān)介紹減肥訓(xùn)練營小孩講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畏難情緒,你家孩子有嗎?
每個人都有畏難情緒,這是正常現(xiàn)象。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孩子怎么能有畏難情緒呢?這是不可以的,我們要讓他多經(jīng)歷點挫折,多練練就好了?!边@是種我們常態(tài)的認識,這是錯誤的,孩子因為我們的挫折教育也特別無辜,過多的挫折,只能讓他的意志力越來越薄弱,最后情緒崩潰,并沒有有效的突破口。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我們更應(yīng)該教給孩子的是怎么處理這種畏難情緒,我們把孩子撫養(yǎng)長大,教會了他數(shù)學(xué)、語文、甚至外語,恰恰是在面對挫折,孩子出現(xiàn)畏難情緒的時候,我們只是再加給他更多的挫折,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其實不然,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那么多實踐場景,恰恰沒有教給他實踐方法,這是我們教育的誤區(qū)。
我家孩子也有過這樣的情況。后來我是這么分析的:
之所以覺得孩子畏難,完全是因為我們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孩子的問題。在我們大人眼里,孩子那點兒事真的太簡單了,所以對Ta的表現(xiàn)就無語。
問題是:你試著把自己切換回你的世界看看。為什么我們要天天熬著雞湯鼓勵自己?什么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為什么你總覺得做不好領(lǐng)導(dǎo)布置的工作?為什么你天天嚷著減肥都管不住自己的嘴?為什么開會就想往最后一排躲?為什么想著第二天要上臺發(fā)言就睡不踏實…
其實我們也有很多畏難情緒,只不過我們并不覺得自己是在“畏難”。而孩子們遇到的問題,對于成人的我們,都是小兒科,所以,我們“雙標”了。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去替孩子著急。不要以你的認知水平和智力水平去判斷孩子是“畏難”。那就是人家的真實感受?。∪思抑皇莻€孩子??!
家有5歲半小姑娘,大概從3歲左右開始,她要背一首古詩,或者要練習(xí)一首鋼琴曲之前,都會苦著臉跟我說“我肯定不行”。又或者有老師或者長輩夸獎她的時候,她會說“我覺得我不是好孩子”……當時一直覺得是孩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也就是你提到的“畏難”,后來終于了解到,原來這是一種高自尊表現(xiàn)的自我保護,很高興分享給你,希望有幫助:
這種"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的行為,心理學(xué)家稱之為"自我妨礙"。也就是由于害怕做不好,先提前否定自己,心理學(xué)家Covington把它定義為:"個體為了給潛在失敗提供一個預(yù)先的借口,而為自己的表現(xiàn)制造一些想象的或真實的障礙"。
主要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自尊心非常強,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因此為了避免受到批評或別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而提前制造外部障礙或自我否定,如果真的失敗了,就可以理所當然的推卸責(zé)任或“你看,我早就說我不行了”。
一般對自我期望更高的人,容易“自我妨礙”,因為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個“完美”形象,還有心理控制源為外控型的人,也容易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提前自我否定或者歸責(zé)于外界,可以讓自己好受點兒。然而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還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因此如何有技巧的引導(dǎo)孩子解決這類問題呢,回避不如直面。
一方面家長和孩子形成統(tǒng)一陣線,讓孩子覺得家長是自己人。請不要總是站在評判者的角色去指點或者評價孩子,這樣只能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在您面前放下面子。千萬不能在公眾場合讓孩子沒有面子,也盡量不要在公眾場合給孩子搞突然襲擊,讓他回答問題或者表演什么的,除非您確定孩子愿意這么做。
比如做題,如果有一天他愿意和家長討論,或者愿意獲得家長幫助,說明您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另一方面,當孩子愿意和家長敞開心扉之后,家長可以以小秘密的形式,幫助孩子私下練習(xí)。譬如,“咱倆私下悄悄練好琴,下次讓老師嚇一跳”等等,這樣可以不斷拉進親子關(guān)系,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里,才能解決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評價他的成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減肥訓(xùn)練營小孩講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guān)于減肥訓(xùn)練營小孩講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