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減肥成功需要運動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減肥成功需要運動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如果體重不變,腰圍小了,肚子小了,算是達到塑身效果了嗎?
你好!我是阿刊,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塑身,是塑造身體,身體是一個整體,而不只是腰圍,肚子。造成這樣的因素只是因為生活的質量和習慣導致腰腹脂肪堆積過于明顯。
因此,要整體的去看效果。不是體重過大或者肥胖過于明顯的人,體重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體型體態(tài)。
體型要看整體是否協(xié)調勻稱,比例是否合適。體態(tài)分靜態(tài)和動態(tài),姿態(tài)很能體現(xiàn)氣質。簡單的舉例就是一個行走或者跑步或者坐姿令人賞心悅目的人,他(她)的體型絕對不會差。
當然算,你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通過健身降低體內脂肪量,因為脂肪和肌肉同重量的對比脂肪體積要比肌肉大10倍以上,所以會出現(xiàn)體重不變圍度減少,由于肌肉更加凸現(xiàn)線條在直觀上看更顯瘦
謝謝誠邀!
我個人認為這樣還不算完美!體重不變,腰圍小了,肚子小了!這樣體形變了嗎?若沒氣質走路彎腰哈背,那樣就不算達到塑身效果了!皮膚松馳!腰圍肚子肉都不緊致就不算塑身效果達標!
減肥≠減體重,體重下降并不代表真瘦了,關鍵還是要看身體脂肪的含量或者說圍度變化,即:體脂率。
減肥體脂率是衡量胖瘦的重要標準之一,據(jù)百度百科顯示。正常身材男性體脂率普遍在15至18%之間,而正常身材女性體脂率則在25至28%之間。超過這個范圍可能就是真正的胖。
1、什么是體脂率?
體脂率是人體身上的脂肪組織占其所有身體總成分的比例值,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
目前普遍認為,正常成年人的體脂率分別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男性體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則屬于肥胖。
女性超過50歲,男性超過55歲,每5歲,體脂百分比標準值可上調2%~3%。
體脂率高的人,體型肥胖,往往慢***的發(fā)病率也更高。但這并不意味著體脂率越低越好:脂肪除了能儲能外還有御寒、緩沖臟器撞擊等功能,這部分脂肪等缺少會擾亂內分泌系統(tǒng)。女性還會月經(jīng)失調。
建議測量時間選擇清晨,這時候體重和腰圍受其他因素影響小,是一天中最準確的。
明確:這里面,重量都是公斤(kg),腰圍是厘米(cm),1厘米=1公分。
我覺得應該算,因為我也是。
我跑了二十天的步,體重沒有大變化,但是肉眼可見的臉小了,大腿比以前細了,肚子也小了,皮膚也好了。
本來跑了一個星期的步,就掉了一斤,我都想放棄了。后來我就一個星期上一次稱,可還是沒什么變化,但是一直堅持跑,每天晚上3.5公里,晚上不吃米飯,最后連我媽都發(fā)覺我瘦了(我之所以想到運動,就是我媽嫌棄我疫情期間長胖了),我自己穿褲子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腰比以前細了,但體重就是沒什么變化。
反正想要瘦一點就是為了穿衣服好看點,既然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那體重即使沒大變化,也沒什么關系吧。
跑步減肥成功后,控制飲食,然后停止跑步會不會反彈哇?
當你用飲食+運動的方式瘦身成功后,運動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以及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的一些小改變(比如腸道變得通暢)。
如果停止了運動,在合理控制飲食的前提下,繼續(xù)保持體重是可以的,但是不保證體型的改變。
熱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就可以維持正常體重,形成赤字就可以減輕體重,而熱量的消耗有60%的比例都在基礎代謝方面。
如果你節(jié)食(熱量過低),基礎代謝一定會被破壞,想要提高基礎代謝,除了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規(guī)律的作息之外,就是適量的鍛煉。
而日常消耗的30%在活動/運動消耗,雖然占比不多,但是這一部分消耗也很重要。運動帶來的好處書面上的咱就不說了,有一些人去運動、去健身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享受美食。吃了有負罪感、不吃又想的慌、所以,唯有運動、讓人心安。
當然肯定不會經(jīng)常性的去吃美食,運動和日常合理的飲食就是要讓自己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因為不僅僅是可以減脂瘦身,還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都是有益循環(huán)。
瘦下來后,不想太受運動的壓力,可以把強度降低一些、次數(shù)減少一點,最重要的還是堅持適量的鍛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減肥成功需要運動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減肥成功需要運動嗎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